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 | 2017-02-15 00:00
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两大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抓好“三大抓手”,坚守 “两条底线”,保持经济和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年度主要目标与任务(见“附表”),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在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考核中荣获第二名,首获粤西第一名。
(一)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2570亿元、增长8.2%,比省增速高0.8%,比全国高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1:38.2:42.7调整为2016年的19.1:38.1:42.8;来源于湛江财政总收入466.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00亿元,增长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位列全省增速第一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28.9元,增长7.8%。
(二)产业发展平稳,支撑能力显现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1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0亿元,同比增长4.3%;增加值516亿元,增长4.3%。形成了以粮油糖、南亚热带果树和北运蔬菜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格局。成功举办“2016年湛江·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认证国家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119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0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6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6家(比上年增6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建成农田灌溉水渠322公里,海堤加固254公里,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3宗,年末拥有200吨以上钢质渔船162艘。更新造林10.3万亩,营造生态林3.05万亩。
工业生产高速发展。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40亿元,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0亿元,增长11.5%。湛江钢铁基地一期已全面建成投产,全年完成钢产量545万吨,产值155亿元,2号高炉也建成投产,实现我市跨入1000万吨钢铁产能行列。湛江晨鸣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形成产浆100万吨、造纸超20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50.8亿元,增长22.6%。传统的家电、农海产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取得新进展,建成4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园区,全年开工建设项目35个,建成投产17个。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78.3亿元,增长16.7%。廉江产业转移园区连续5年全省目标考核优秀。
服务业支撑力增强。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南方水海产品交易中心和商贸物流城实现转型升级,万达广场、金沙湾广场、喜来登酒店等一批大型商业网点陆续建成营业,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湛江霞山渔人码头、湛江义乌小商品城、麻章几大物流园区中如湛江粤西国际车城等一批重点商贸流通项目正在建设中。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旅游产业发展良好。全年接待游客3782万人次,旅游接待增长13.7%,旅游总收入349.5亿元,增长29%。
(三)实施创新政策,双创成效显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我市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城市,入选由财政部、国家海洋渔业局评选的“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我市申报国家级高新区通过科技部专家评审。成功举办湛江市“双创”活动周,2016年首届湛江国际创意设计大会活动,举办了第二届“南方海谷杯”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南方海谷”一期投资7.8亿元总部和科技创新大厦基本建成,首批11个单位签约入驻。加强产学研合作,我市企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24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科技特派员达到164人。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全年专利申请量5500件,同比增长70%;授权量2735件,同比增长10%。
推动高企的认定和培育。已提交和正在填写高企申报材料的企业有36家,省培育库入库企业增加20家。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9家,比上年增加39家。新增省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30家,比上年增长100%。
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全市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有10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其中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试点)1家。获批省孵化器倍增计划项目立项1项。全市现有孵化场地面积2.5万多平方米,在孵企业230家,在孵团队347个。
(四)有效投资增长,重点项目带动显现
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0亿元,增长18%,总量创历史新高,工业投资600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8.7%。宝钢湛江钢铁、晨鸣湛江造纸、国投遂溪燃料乙醇一大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东海岛产业园区、奋勇高新区、吴川羽绒基地、制药基地、廉江一品家具制造基地的建设,工业投资带动产业后劲的增强。产业园区签定83个项目,动工35个,建成投产17个,完成投资额283.2亿元。民间投资大幅度增加,占半壁江山,完成投资额800亿元,增长30%。
超额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年度计划投资349.26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1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1.4亿元,投资额居全省第五位,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位。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66.7亿元,为年度计划105%,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7%,均超额完成年初的计划任务,年内新开工项目23个,建成投产项目13个。具体分为五大类:基础设施工程,项目73个,完成投资额127.6亿元;现代产业工程,项目62个,完成投资176.3亿元;发展平台工程,项目13个,完成投资22.35亿元;生态环保工程,项目9个,完成10.52亿元;社会事业工程,项目23个,完成投资29.93亿元。2016年12月20日,省委省政府举行湛江、茂名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启动)项目12个,其中湛江市包括中科炼化、湛江高铁西站枢纽配套工程项目和湛江国际机场项目9个,总投资674.6亿元。
(五)交通建设稳步推进,三环四通格局显现
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88.1亿元。铁路,加快建设东海岛铁路、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动工建设合湛高铁,积极配合深湛高铁江门至茂名段的建设工作,动工建设湛江西站枢纽配套工程项目,谋划配合包海(包头、延安、西安、贵阳、南宁,北海,湛江,海口)高铁、广湛(广州、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市)客专、张海(张家界、怀化、桂林、玉林、湛江、海口)高铁建设;加快推动湛海(湛江、徐闻、海口)高铁前期工作,确保“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公路,加快建设汕湛高速云浮至湛江段,东海岛至雷州高速,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动工建设玉湛(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海东快线全线建成通车,佛湛高速官渡立交出口工程完成建设,动工建设调顺跨海大桥,改造国省道61.8公里。港口,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56亿吨,增长16.2%,增速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2位。集装箱完成70万吨标箱,增长16.5%。临港大工业对港口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货物吞吐量达2500万吨,同比增长3.6倍,对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贡献率达10%。动工建设东海岛港区公共深水码头和徐闻南山客滚码头建设。机场,完成民航旅客吞吐量155万人次,增长29%。湛江国际机场迁建,站坪机位30个,已启动现场初勘和测量工作,正在加快报批项目预可研和开展可研工作,按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目标加快推进。
(六)扩容提质成效显著,城市出现新风貌
中心城区建设有新突破。湛江中心城区面积现已突破150平方公里,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和循环城市“三个城市”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强芯提质,金沙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样板区建设正式启动。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动工湛化集团搬迁项目迁建东海岛,先后建成广州湾大道南段、龙基路、绿民路、体育北路西段等4条市政道路,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于2016年3月建成并正式上线运行,启动交警职能指挥中心。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进入中国智慧城市百强榜,成功申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海东新区开发有新进展。海东新区建成一批知名地产项目进驻。全年开展征地面积5174.2亩,已入库1375亩,在办手续1487.6亩。已完工项目31个,总投资56.7亿元,在建项目31个,总投资127.5亿元。湛江市实验小学、体育路、沿海大道等15个项目动工建设,已完成三柏西等3条村庄的整村搬迁。
县城扩容与县域经济有新发展。全市县域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9%和25%。通过道路拓展与“三旧”改造,五个县(市)完成26家86公里道路的“白改黑”。以廉江、雷州城区为代表的湛江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徐闻城区完成徐湛路13.5公里“白改黑”,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以吴川、遂溪为代表的县域产业园区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工业发展的基础日渐夯实。
(七)开放合作扩大,社会消费稳中有进
对外贸易有所回滑。2016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5亿元,下降4.4%;其中:出口总额195亿元、增长11.9%,进口总额110亿元、下降24%。成功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设国际展区中,有泰国等沿线的东盟国家53个,3000多家企业参加会展。以发展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为契机,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巩固国际市场份额。
合作建设取得新发展。环北部湾城市群合作加强,已完成粤桂经济合作区规划编制并在实施中,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首期已启动30平公里起步区建设,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该经济合作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争取享受两省区叠加优惠政策,实现利益共享。成功举办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成员大会,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五个方面加强。推动海口湛江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启动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前期工作,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建立联动机制,推动规划编制、港航一体化发展,强化旅游建设等工作。
社会消费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0亿元,同比增长9.5%。四大消费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速,批发业增长 8.2%,零售业增长9.77%,住宿业增长0.1%,餐饮业增长7%。汽车、商品房消费成为热点,其中,汽车零售总额增长14.7%,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46.1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264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温和上涨,全年总体在可控的3%以内。
(八)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召开民营经济工作千人大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40条”,掀起发展民营经济热潮。举办8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培训班,1300名民营企业家接受培训。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600亿元,增长10%。新增市场主体3.46万户、增长7.6%。
(九)重点领域改革见成效,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三去一降一补”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基本完成。完成71家国有关停企业市场出清,12家国有特困企业重组,实现基本脱困。淘汰落后小造纸产能1.82万吨。全市商品房去库存49.51万平方米。为企业降低成本51.18亿元。28项农村电网、交通、供水等补短板重大工程启动实施。
商事制度改革。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扩大推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改革。公布市直单位权责清单,取消、降低159项行政事业性和小微企业项目收费,赋予海东新区24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向市直和区属工业园区下放6类行政审批事项。加快项目建设审批进程,全市审批719个项目,其中县(市、区)审批603个,占总数83.9%。
价格体制改革。完成居民阶梯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改革,推进污水处理收费改革。制定新版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标准,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涉企收费由175项减少为82项,减幅达53%。免收34项国家和省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市县两级地方收费,减轻企业负担3.25亿元。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0.58分/千瓦时,减轻工商业企业用电负担1600万元。调整价格调节基金不再以社会征集方式征收,每年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1.3亿元。
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先建后验”的经验做法,实施“企业投资项目直接落地”和《湛江市企业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容缺审批办法”,实行企业依法承诺制、备案制和事后监管制。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建设,在已通过省验收的徐闻、廉江第一批试点基础上,继续在赤坎、坡头、吴川、遂溪扩大试点。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开展“政银保”项目,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保险业改革,推动建立我市巨灾保险制度。省、市财政引入广东省融资再担保公司、伟信投资有限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模式共同设立国有控股的粤财普惠金融(湛江)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湛江市分行合作建立湛江市民营(中小)企业互保金贷款项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工作,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得到加强,13个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建成投产,协助廉江开发区、吴川经济开发区、奋勇高新区、临港工业园区落实省循环化改造资金使用。
加强节能减排。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针对重点监管“万家企业”开展节能日常管理及电机、水泥行业、公共机构及商贸酒店能耗开展专项监察,推动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引导鼓励企业积极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狠抓节能重点工程,重点推动我市316家重点用能单位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推动省财政节能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完成申报2017年省节能降耗专题项目库工作。前三季度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2%。
加强重要流域整治。推进九洲江-鹤地水库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跨区域联防联治,共清拆生猪养殖场1274家、围库造塘1000亩、非法渔业网具3000多张。取得中央支持的专项资金3900万元,用于鹤地水库渠首生态整治、河唇镇截污管网建设和红湖农场综合治理3个项目。监测结果,鹤地水库渠首水质为Ⅲ类,达到历史较好水平,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扎实推进小东江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内依法关闭搬迁涉水污染企业11家,关闭清拆养殖场74家,禁养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已全部清理完毕。加强鉴江、袂花江、遂溪河、南渡河、廉江河、大水桥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全市完成生态公益林改造近1.5万亩,城市供水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100%达标。
(十一)社会保障提升,民生品质改善
全力推动民生建设。市财政社会民生投入资金,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1.8%。1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10大民心工程推进实施。完成危房改造19515户,“彩虹”台风“全倒户”住房改造1898户,累计完成茅草房改造30878户。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900多宗,解决2000多条自然村150万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加快主城区治水,完成百蓬路、友谊路等“水漫街”整治,建成投产日处理1500吨和500吨的湛江和廉江生活垃圾发电厂,建成赤坎水质净化厂三期。淘汰黄标车13749辆。
就业不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覆盖率达98.6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按当年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数,每人每年15.8元的标准,从医保基金划拨筹集。大病保险支付范围根据个人自付费用确定,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年度个人自付费用达到2万元以上享受大病保险待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提高6.5%,市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基本完工。
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省教育强县、强镇(街道)全覆盖,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县(市、区)全部被国家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完成市区6所中小学校新建扩建,新增市区公办学位10500个;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改造提升薄弱普通高中18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5.10%。创建全国青少年学校足球特色学校43所。湛江教育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海大寸金学院新校区一期和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一期。
体育新突破。湛江籍运动员李丽青勇夺第15届里约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48公斤级冠军。我市成功举办全国水球锦标赛和北部湾网球邀请赛,列为省足球试点城市。
医疗卫生新进展。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县镇医疗一体化改革在全市5个县(市)全面推开。10间县级公立医院试点单位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卫生强市战略,支持各县(市)人民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114间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议。完成新增市区医院床位1100张目标任务,完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市第一中医医院搬迁及市妇幼保健院海东新院建设进度加快。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户籍人口出生率17.20‰,自然增长率11.37‰。
社会稳定和谐。深入开展“飓风2016”等专项行动和“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底线,连续8年没有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移动应急智慧平台、主城区应急供水系统建成使用。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强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监管,深化企业信用“红黑榜”发布制度。推行“双公示”制度,清理“名存实亡”市场主体,落实“全市一张网”涉企信息归集工作。
同时,我们也清楚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未能实现年度预期目标。二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仍然是短板,人均生产总值依然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处在完善期,至今未开通“高铁”;四是重点项目开工率低,推动乏力,进展偏慢;五是县域经济实力太弱,城乡发展不平衡,总体在全省处于落后水平。这此都有待在2017年采取措施补短板、促发展。
二、2017计划安排意见
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两大目标,推进“三大抓手”建设,加快“三个城市”建设。坚持蓝色引领,做好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坚持市县并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坚持“双化”驱动,实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打造钢铁、石化、造纸“三大支柱产业”;对接珠三角,联动北部湾,提升集聚力、辐射力和引领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
(一)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港口吞吐量达2.65亿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0%;
湛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7‰以内;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升级
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五个行动计划。积极在改革中抓机遇、调结构、促转型;大力推动“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完成85家(市属国企8家、县区国企77家)国有特困企业脱困,“僵尸企业”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非国有困难企业处置有序推进,促进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
转型提升传统产业。推动规模以上存量工业,尤其是家电、农副产品(含食品)加工、家具、羽绒等优势传统产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集聚发展,提升供给效能,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促进糖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做好珠三角地区非过剩产能的优质项目转移落户我市省级产业转移园工作,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市重大产业项目的上下游关联产业。
实施创新驱动。抓实“四众”促“双创”工作,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努力建设北部湾科教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南方海谷”主体工程建设,完善周边配套市政设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将“南方海谷”建设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争取国家重大海洋专项、重大科技基础、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项目落户湛江,力争成功申报并高水平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争取年内高科企业达到100家。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坚定不移打好工业项目建设攻坚战,推动湛江产业转型升级,以构建环北部湾地区最具规模的临港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临港工业发展。加快钢铁、炼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发展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海产品加工和家电、家具、医药产业。继续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龙头企业壮大冷链物流产业,做强港口物流业,拓展港口货源腹地,开辟更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打造中国南方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推进龙海天及酒店旅游等项目建设,推动孔圣山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湛江湾旅游圈,打造环北部湾旅游度假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滨海度假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和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借助中国海博会、中国水博会永久落户湛江为契机,大力发展培育会展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启动并实施雷州半岛现代农业、水利设施、生态修复三大规划,进一步加快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建设,申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二期、硇洲国际渔港及水产品交易中心、霞山江南果蔬批发市场项目,打造全国枢纽型农海产品批发中心。加快推进雷州市东西洋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进一步扩大农业合作社机构组织,强化管理工作。
壮大海洋经济。推进以东海岛为核心,雷州半岛东西两翼为纽带的“一核两翼三圈”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高海洋科技研发和海洋高科技企业培育能力,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推进雷州乌石17-2油田群开发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渔业,重点启动湛江港、渔人码头、沿海防护林等专项整治。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近期突破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分层次推进发展的思路,发展以资源禀赋为重要支撑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
2、调整发展方式,提升有效需求
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工业和公共领域投资力度,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更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内投资和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亿元,增长10%以上。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72项,开工43项,竣工22项,年度计划投资382.6亿元。
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做好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预警和协调处置、协调督查,强力抓好重点项目推进,确保计划新开工、竣工项目如期开工和建成投产。推动湛江钢铁3号高炉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中科炼化项目主体工程,谋划建设钢铁、炼化上下游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冠豪70万吨特种纸2期和中国纸业200万吨白卡纸项目。加快推进雷州大唐电厂首期2×100万千瓦项目和京信2×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建设27个陆上风电项目,谋划好2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推进建设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区域铁路网布局,建成东海岛铁路、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合湛高铁、积极推进湛江至海安铁路复线扩能改造工程(湛海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提升公路对外通达能力,加快建设汕湛高速,全面推进建设玉湛高速,推进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年内动工建设。推进内部快速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东海岛至雷州高速、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全面动工建设调顺跨海大桥,建成西城快线,推进汕湛高速吴川支线年内动工建设。提高港航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大力推进霞山港区通用码头、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等湾内深水航道年内动工建设。加快推进湛江机场迁建项目可研报批工作,确保项目年内全面动工建设。
引导民间投资。优化服务扩大民间投资,拓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和范围,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湛江投资,充分挖掘和激发民间投资潜力。跟踪落实我市在外地举办的投资推介活动签约项目,对列入签约项目设立绿色审批通道,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确保签约项目早审批、早落地、早建成。
保障要素供求。抓好用地保障,积极主动向上争取协调土地指标,缓解压力。充分置换现有土地,有效挖掘土地存量。抓资金保障,做好与国家政策对接,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中央、省项目“盘子”,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强化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加大项目政策性贷款。利用水务、交通、城建等几大投资平台,争取更多商业融资。努力激活民间资本,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吸纳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抓好安置保障,争取尽快落实安置还房、社保资金等问题,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抓好能源供给,积极协调用电、用气的保障供给。
转型升级内外贸易。支持和引导央企、国际贸易企业在湛江发展进出口业务,推动我市外贸新业态发展,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应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出口业务。以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等专业市场为重点,积极搭建内外贸结合商品交易平台。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推进通关便利化。全领域拓展与“海上新丝路”沿路国家特别是东盟的互动合作,加快建设我市战略支点城市。继续办好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东盟华商交流会,扩大与“新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扩大双边贸易投资。
培育消费新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实现实体零售企业线上线下互动,推出更多个性化、多元化商品与服务。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扩大信息消费。以去库存为契机,扩大住房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养老家政、健康、餐饮、文化、会展等消费新业态,扩大“冬休来湛江”旅游消费市场。
3、优化功能布局,加强城乡统筹
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完善投资、产业、财税等相关政策和执行保障体系,严格实施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坚决守好蓝天碧水底线。
提升中心城区服务承载力和环境品质。开发赤坎民国风情街,改造逸仙路片区民国旧建筑群,开展南方路等新建道路和河渠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点。建设公交优先、行人优先、活力街区的“脚印城市”,提升一湾两岸城市景观和环境品质。全力开展赤坎金沙湾片区“三个城市”样板区建设,规划设计生活化活力街区、风雨连廊和脚印化路网,打造全国示范性样板区。
加快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强化五个县(市)县城规模扩大,完善县城市政设施,加快城区道(街)“白改黑”和治污“黑臭”整治。推进海西“三旧”改造,加快建设湛化集团搬迁东海岛项目,启动海滨船厂搬迁南三岛建设项目及一批腾退项目。推进海东新区建设,完成南调路升级改造、海东快线绿化亮化、污水收集管网一期工程等,建设体育路等7条道路,动工扩建海川快线。动工建设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海东医院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湛江一中迁建海东新区项目,推进实施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建成三柏西、力竹兜村农民公寓。
加快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粤桂合作区建设,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共同推进湛江-北海粤桂经济合作区和湛江-玉林粤桂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30平方公里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起步区。推动海口、湛江一体化建设、港航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贯彻落实《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意见》,加快县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着力补好县域经济发展短板。支持廉江、遂溪、吴川做强小家电、食品、羽绒和滨海旅游产业,支持雷州、徐闻发展新能源、临港工业、农海产品加工业和港口物流业,发展冬休度假、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农业观光和历史人文旅游产业。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县城、中心镇配置,建设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小城镇。
4、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做好“放管服”改革。推行“一门式一网式”审批改革,按照“应纳尽纳、应进必进”原则,除保密事项外,均实行服务模式标准化管理,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
推进投资审批改革。落实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探索开展“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主动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用海制度改革、试点改革。深化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制度改革,试点开展海域使用权有序流转和集中集约用海。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实现国有企业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完成85家特困企业脱困,妥善安置市属139家“僵尸企业”职工。坚持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促进金融创新改革。促进金融改革和服务创新,地方法人银行杠杆率达到4%的监管最低要求,优化互保金贷款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政银保试点。
加大价格改革。纵深推进电油、污水处理和环保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完善价格监测预警平台,实行价格监测与调控精细化管理。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与反垄断执法,指导县(市)开展服务重点项目和涉税土地交易价格认定,提高价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推进社会信用建设。重点加快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升级改造“信用湛江”平台。研究制定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规范和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推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政府扶持资金申请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依法依规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引入第三方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
5、整治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实施《湛江市委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编制《湛江市生态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湛江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相关领域专项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政策措施、重大布局等。
完善污染防治标准体系。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要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建立依法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要求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要依法查封扣押排放污染物的设施设备。
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强化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继续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推行排污市场化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工作,积极支持企业通过省级交易平台获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动排污权交易市场发展。认真落实广东、广西两省(区)生态补偿协议。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强九洲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实施粤桂两省(区)九洲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不断强化跨区域联防联治,稳定改善流域水质;加强小东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鉴江、袂花江、遂溪河、南渡河、大水桥河等河流污染防治和流域治理工作,确保各个断面稳定达标。加强全市地下水源水质监控工作,保障县域和乡村用水安全。
保持良好空气质量。深化固定源污染治理,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推进火电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加强燃煤锅炉整治淘汰,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规范工业废物处置,有效控制污染物进入土壤。开展全市土壤污染详查,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对受污染的耕地和污染隐患突出的污染场地进行筛选,因地制宜开展土壤治理修复工程。
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节能降耗。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省下达的“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实施绿色改造,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完成省下达电机能效提升任务、完成省下达清洁生产任务,加快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支撑项目的建设,推进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争取省节能循环专项资金支持廉江经济开发区、吴川经济开发区、奋勇高新区、临港工业园区进行园区循环化改造。
6、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改善社会民生
办好民生实事。办好森林公园改造、三座人行天桥、市区23所公办中小学新建扩建、中心人民医院新院整体搬迁等十件民生实事,动工建设湛江西厅水厂项目,办好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改造、9个地段人行道改造、奥体中心永久修复等十大民心工程,不断提高底线民生、扶贫济困、教育医疗、就业、防灾减灾、基层公共服务,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动工建设人民大道鼎盛路口立体交叉系统。新增200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开通公交线路6条,建成市区公交智能互动式电子站牌。编制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推动海绵项目建设,健全全市排水防涝、防洪应急管理系统。加大主城区治水力度,落实41个整治项目。落实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任务,推广金沙湾片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进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强创业就业管理。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3万人,将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建设10家创业孵化基地,完成至少1家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办好湛江第三届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完善湛江创业导师志愿团和创业项目库建设。
完善和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待遇,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提高困难群体大病保险待遇,扩大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院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落实“六个精准”扶贫责任,实施脱贫攻坚八大工程,确保完成9万多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推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整合教育资源,加快高中阶段学校整合,推进普通高中、中职学校集中县城办学,撤并市区规模偏小的中职学校,腾出空间办基础教育;深化中小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 ”管理体制。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增长、两提高”。优化教育结构,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支持民办教育特色发展,支持驻湛高校和民办高校发展,落实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支持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升格本科院校工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教育在线“云课堂”系统,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实房地产小区配建学校(幼儿园)政策,新增市区优质学位1万个以上。动工建设湛江一中新校区,推进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新校区、东海中学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统筹推进“强师工程”。力争霞山区、赤坎区、开发区、坡头区、麻章区、徐闻县、遂溪县等县(市、区)创建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
加快建设卫生强市。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开展组建医疗集团的探索。确保市中心医院新院、湛江健杰皇家医院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海东新院建设和市第一中医院整院搬迁,动工建设湛江市公共卫生医院。推动廉江人民医院升格评为三甲医院。
抓好文化体育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乡镇农村、城市社区倾斜,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动工建设湛江文化中心。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创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47条。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改善全民健身环境。
加强平安湛江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推进治安防控信息化,加强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第三方机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开展区域、行业平安创建,稳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改革,完善网上信访制度。
加强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突出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治理,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1、凡注明“来源:湛江购房网”或含有“湛江购房网”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湛江购房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有部分文章内容涉及商业广告推广,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有部分非原创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著作权人认为该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如本文内容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立即联系我们(0759-3380932),经沟通后我们会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新闻
还可以分享给好友/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