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购房网 | 2005-03-16 00:00
2004年是我市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抓落实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湛江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继续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万众一心,
2004年是我市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抓落实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湛江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继续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工业立市凸显成效,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0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增幅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比计划增长目标(10.0%)高出1个百分点,增速创近9年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63亿元,增长3.8%,加快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70.18亿元,增长15.4%,加快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13.35亿元,增长10.0%,加快1.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3﹕42.6﹕36.1调整为20.5﹕44.4﹕35.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见图表1)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按可比口径,全年全市财政收入5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由于出口退税体制变化,扣除出口退税后的全市财政收入5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76亿元,增长17.5%。其中,增值税5.27亿元,增长4.4%;营业税4.23亿元,增长20.2%;个人所得税0.89亿元,增长15.3%;企业所得税0.58亿元,增长61.2%。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8.46亿元,增长9.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42亿元,下降35.2%;科、教、文、卫事业支出13.76亿元,增长8.3%;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0.80亿元,增长20.3%。
价格水平:价格总水平保持较高位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0%,高于上年3.9个百分点。其中,市区上涨3.8%。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2%,影响总指数上升3.5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上涨23.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5.0%,蛋类上涨17.9%,水产品上涨5.7%,菜类上涨0.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6.2%;衣着类价格下降2.3%;家庭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娱乐文教及服务价格下降0.5%;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0%。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2%。(见图表2)。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9.01亿元,增长44.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2.50亿元,增长51.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87亿元,增长12.3%。在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45.14亿元,增长44.4%,其中,工业投资45.10亿元,增长44.3%;第三产业投资57.88亿元,增长43.1%。资金到位情况好。全市城镇投资本年到位资金合计107.91亿元,增长36.1%,资金到位量超出投资工作量4.89亿元,其中国内贷款32.08亿元,增长127.7%;自筹资金67.52亿元,增长28.7%,占本年到位资金数的62.6%。(见图表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0个,实际完成投资48.1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1%,增长56.3%。截止到年底,已有广东冠豪特种涂布纸、喜利得八厂扩建、中油奥里乳化油库、赤坎污水处理厂、湛江赤坎云广物流中心一期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赤坎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产,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首期达到5万吨/日,实现了湛江生活污水处理零的突破。东兴500万吨炼油扩建、包装材料尼龙薄膜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奥里油电厂、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大中纺织凤梨纤维、德利化油器公司扩建、徐闻大水桥水库加固等项目进展顺利。
二、主要产业
工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2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6%,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4.78亿元,增长13.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38.02亿元,增长10.5%;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113.79亿元,增长11.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52.81亿元,增长20.1%;重工业增加值121.97亿元,增长11.3%。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3.83%,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名列全省第一;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74亿元,增长28.0%;实现利税总额78.55亿元,增长23.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利润48.14亿元,占工业利润总额的91.3%,增长34.2%;实现利税61.84亿元,占工业利税总额的78.7%,增长28.6%。劳动生产率达到14.20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1.6%。
重点行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五大行业增长强劲。这五大行业全年实现产值200.44亿元,增长27.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0.2%,拉动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其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食用植物油产量28.62万吨,增长87.7%;饲料产量91.20万吨,增长26.7%;电饭锅产量为1312.06万个,增长18.3%;激光盘13029万个,增长90.5%;纸制品3.89万吨,增长35.8%。
县(市、区)工业多元驱动效应不断增强,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规模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11个县(市、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4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6.4个百分点。县(市、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0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0%。
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47亿元,增长4.4%。
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制订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倾斜力度和科技含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在大旱之年稳中有升。
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63.59万亩,比上年增加7.05万亩;糖蔗种植面积151.93万亩,减少5.66万亩;花生种植面积74.31万亩,扩大0.0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60.88万亩,减少1.41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26.70万亩,扩大3.46万亩。
粮食产量提高,糖蔗略有减产;花生、蔬菜、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54.04万吨,比上年增产5.24万吨,增长3.5%;糖蔗产量718.96万吨,比上年减产37.14万吨,下降4.9%;水果总产量130.03万吨,比上年增产10.92万吨,增长9.2%。
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改善。全年完成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23.27万亩,造林面积7.6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23.9%。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0.02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增长6.1%,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12.2%和2.4%,禽肉产量下降4.1%。全年水产品产量79.68万吨,增长2.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1.39万吨,增长2.1%;淡水产品产量8.29万吨,增长6.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16.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农村用电量6.55亿千瓦时,增长8.0%。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5.70万吨,增长0.6%;农药施用量1.21万吨,减少7.0%。
建筑业: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是1996年以来的新高。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2.10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146.96万平方米,增长14.4%;竣工面积382.05万平方米,下降10.4%。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9.78万元/人,提高24.9%。
交通运输邮电业: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56.09亿元,增长12.6%。
全年货运总量7235万吨,比上年增长17.0%。其中,铁路运输1546万吨,增长31.7%;公路运输3404万吨,增长7.0%;水运1177万吨,增长15.7%;管道1108万吨,增长36.0%。全年完成旅客发送65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铁路170万人次,下降5.0%;公路6130万人次,增长14.5%;水运234万人次,增长4.5%;民用航空40万人次,增长21.2%。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096万吨,增长27.9%,其中,湛江港集团有限公司3124万吨,增长32.4%。
邮电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92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93亿元,增长18.8%;电信业务总量37.99亿元,增长48.6%。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20万门,比上年增加13.5万门,增长4.4%。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94.4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5.3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9.16万户。净增移动电话用户31万户,年末达到133万户。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22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9.5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2部/百人,每百人比上年增加4部。
国内贸易: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67.84亿元,增长10.8%。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6.07亿元,增长15.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5.59亿元,增长11.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3.45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36.58亿元,增长14.5%;其他行业零售额1.63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64.1%,通信器材类下降2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家具类增长102.0%金融保险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3%。
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信贷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5.23亿元,比年初增长12.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2.43亿元,比年初下降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0.75亿元,比年初增长11.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2.50亿元,比年初增长9.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9.22亿元,比年初增长2.7%;中长期贷款余额105.08亿元,比年初增长31.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962.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银行现金支出1955.96亿元,同比增长11.9%。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6.41亿元,与上年相比少回笼1.62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58亿元,增长14.3%;财产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增长4.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38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36亿元;财产险赔款1.02亿元。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2.87亿元,增长12.3%。商品房施工面积173.78万平方米,增长9.0%;商品房竣工面积32.61万平方米,下降51.1%;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44.28万平方米,增长0.4%,其中,商品销售住宅面积43.54万平方米,增长1.9%;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40亿元,增长8.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7.04亿元,增长5.2%。
三、改革开放
各项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实施《湛江市体制改革要点》,其中41项改革内容已完成16项,24项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属204家国有企业中,已采取各种改革形式的184家,改革面达90.2%;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115家,比例达56.4%;15家地方保留糖厂产权改革全部完成。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湛江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规范行政收费行为。全年社会投资办理登记备案项目49项,审批及核准项目625项。通过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方便了投资主体,对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外贸易: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8.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其中:进口总额9.09亿美元,下降12.2%;出口总额9.78亿美元,增长8.6%,出口总额在全省排名第12位,比上年前进一位,比入世前翻了一番。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8.19亿美元,增长6.2%;加工贸易出口1.59亿美元,增长26.1%。“三资企业”出口成为我市出口的主力军。全年“三资企业”完成出口4.42亿美元,增长20.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5.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完成出口2.37亿美元,下降15.0%;私营企业完成出口2.82亿美元,增长16.3%。传统大宗商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总体平稳增长。全年水海产品出口2.02亿美元,增长7.1%;机电产品出口1.89亿美元,增长1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9万美元,下降60.7%。县(市、区)外贸出口整体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县(市、区)(不包括开发区和东海岛经济试验区)出口3.90亿美元,增长44.4%,高出全市35.8个百分点,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39.9%,比上年提高了10.0个百分点,对全市外贸出口贡献率13.3%。全市出口的企业有197家,比上年增加35家。其中,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企业有50家,比上年增加9家。
多元化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拓,远洋贸易增长较快。在主要出口市场中,对亚洲出口4.39亿美元,增长8.3%,占出口总额的44.9%;对北美洲出口3.05亿美元,增长11.9%,占出口总额的31.2%;对欧洲出口1.48亿美元,增长7.9%,占出口总额的15.2%。我市出口超500万美元的国家(地区)25个,前5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美国2.82亿美元,增长9.1%;香港1.49亿美元,增长2.1%;日本1.21亿美元,增长18.3%;英国0.43亿美元,增长14.4%;台湾0.33亿美元,增长36.1%。
吸收外资:利用外资形势良好。我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成功举办’2004湛江工业博览会,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外资大企业、大项目进入增多,全球500强企业已有8家来湛投资或筹办项目。按新口径,全年利用外资项目50个,比上年增加1个;合同外资金额2.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0.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3%。
旅游:旅游业平稳发展。在巩固创优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2.8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1%。其中,外国人1.50万人次,增长66.7%;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35万人次,下降66.4%。在国际入境旅游者中,入境过夜人数2.03万人次,增长35.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71.66万美元,下降26.7%。全年出境人数达0.60万人次,增长40.8%。国内旅游人数达498.33万人次,增长14.8%;旅游总收益29.23亿元,增长4.2%。
四、社会事业
教育: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47万人,在校生4.81万人,毕业生0.8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55万人,在校生6.15万人,毕业生1.42万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4.02万人,在校生10.13万人,毕业生2.33万人。全市初中招生16.83万人,在校生47.54万人,毕业生14.47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50万人,在校生107.08万人,毕业生17.1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62人,在校生156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37万人。
科技: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继续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公开招标,招标立项66个项目;全年投入市级科技三项经费2100万元;实施省级以上“火炬”和“星火”计划项目142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0%。继续开展“振兴湛江——市民创意奖”活动。建立省级湛江民营科技园,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增加33家。全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8.60亿元,增长14.3%。实施国家和省级星火、农业星火专项、农业科技攻关计划85项,比上年增长14.9%;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406项,授权专利190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705万元。
文化: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1座,中波广播节目1套;电视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2.27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2%。出版全市性报纸4800万份,各类期刊25万册。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85卷(件)。组织举办了“广东省第四届戏剧演艺大赛湛江赛区比赛”,市实验雷剧团的庄海英获金奖第一名;成功举办湛江市第六届艺术节,共演出粤剧4台、雷剧4台、小戏小品1台,观众达15000多人。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再创佳绩。“开心广场”文艺演出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霞山、赤坎两个演出点每周各演一场,三个长假各演出7场,全年共演出了143场,观众达40万人次。少儿舞蹈《山娃戏鹰》、《海童趣》参加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获得银奖。舞蹈《人欢虾跃》在广东省第三届老年文化艺术节上夺得金奖第一名。坚持“两为方向”,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市图书馆和市少儿图书馆对挂点村图书室赠送图书达4000多册,帮助建设图书室投入的经费达10万元;全年农村放映电影1500场,观众达90多万人;市直文艺团体全年送戏下乡300多场,观众15万人次。民间文化艺术大放异彩。遂溪县被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遂溪文车高桩醒狮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吴川梅录镇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雷州石狗”列入第一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卫生: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继续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215万人,覆盖率41.77%。全市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5.5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8%,新增农村改厕5.04万户,普及率达48%。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2238张。卫生技术人员2135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6299人,注册护士5419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技术人员42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100人。乡镇卫生院99个,床位3144张,卫生技术人员4182人。
体育: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湛江籍运动员劳丽诗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勇夺女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和女子单人10米跳台银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极大地振奋了湛江人的精神和斗志。成功举办了湛江市第十届运动会、承办了“2004年世界第三区(亚澳)滑水锦标赛暨亚洲滑水锦标赛”、承办了“中国乒乓球队出征雅典奥运会热身赛”及组织了“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预赛)湛江赛区比赛”。全年我市共有业余体校10间,在校学生3822人;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率达到99.7%,达标率98%,优秀率35%;体育场地6148个;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了省级以上运动奖牌160.5枚,其中,金牌54枚,在全省排第八位,银牌47.5枚,铜牌59枚;为国家和省输送运动员78人。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公共场所增设大批健身设施,全市共组织各类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91次,参加人数307万人次。
五、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15.94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9.33万人,出生率为13.05‰,比上年下降0.3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38万人,死亡率为4.73‰,比上年提高1.2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8.32‰,比上年下降1.61个千分点。
就业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7.84万人,比上年增加7.46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9.40万人,增加7.48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9%,下降0.3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4万个,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4万人,其中,40岁至50岁人员实现再就业5300多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1.68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3.05万人,减少0.07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7.86万人,比上年增加3.1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8.19万人,参保退休人员9.67万人。年末全市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4.3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6万人,比上年减少0.32万人;全市共有8.94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3.64万人。
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社会福利院6家,床位1335张,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6处。
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1.03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为7448.01元,比上年增长5.7%。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3580元。农村税费改革使全市农民人均负担由152.28元下降到8.33元,减负率达94.5%。农民人均纯收入3964元,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0元,比上年增长2.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42.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为51.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35.5台,家用空调91.5台,移动电话128部,家用电脑40.5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78台,摩托车75辆,洗衣机21台,移动电话43部。
居住环境: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椹川大道改建、东新路新建、机场路改建、海洋路改建、南北桥河交汇口整治、赤坎污水厂厂外管网和金沙湾观海长廊一期建设等工程。全年维修道路面积共4.98万平方米,道路完好率达95%以上。城市亮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新安装东新路、椹川大道南北段、机场路、海洋路、金沙湾观海路等道路和景区的灯饰。全年市区新建绿化面积51万平方米。完成了城市雕塑的制作和安装共10件。市区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20.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农村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26.0平方米,增长2.0%。
六、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稳定,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市工业污染源继续稳定达标,工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继续呈下降趋势,工业污染占全市污染负荷的比重继续下降。全年市辖区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767.63万吨,比上年减少3.8%;CODcr(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98.90吨,比上年减少41.8%;SO2排放量3.79万吨,比上年增加49.5%;烟尘排放量5587.1吨,比上年有所增加;工业粉尘排放量703.8吨,比上年减少20.9%。市区SO2和烟尘排放量比上年有一定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市工业发展加快,用电需求明显增长,湛江发电厂发电量也随之增大,燃煤消耗增加所致。
对新项目的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较好地控制了新建项目的污染,有效防止了新污染源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生态破坏。全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得力,水、大气和声环境质量均保持良好。据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市区和各县(市)城区的大气质量保持良好。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平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市区大气质量良好并优于上一年,空气污染指数为21—85,在全国城市中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符合一级标准(优)的占59.2%。鉴江、九洲江、袂花江、南渡河、湖光岩湖、鹤地水库、湛江港湾等主要江河、湖库、港湾等水体水质及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达标,水质总体保持稳定,达到所在功能区的要求。其中,市区地表水质(湖光岩湖)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73.80平方公里,覆盖率达68.3%,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4.5dB、67.5dB,都保持在良好水平。市区烟尘控制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进一步拓展。市区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加强南桥河和海岸线环境综合整治。赤坎水质净化厂于今年10月建成运行两个月,城市污水处理率为2.5%;湛江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第二期工程已完成填埋区和库区主体工程。各地生态保护工作向深入拓展,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654.95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3.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1、凡注明“来源:湛江购房网”或含有“湛江购房网”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湛江购房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有部分文章内容涉及商业广告推广,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有部分非原创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著作权人认为该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如本文内容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立即联系我们(0759-3380932),经沟通后我们会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新闻
还可以分享给好友/朋友圈